news
發布時間:2025-10-09
當秀湖美景與千年中醫藥文化相遇,“文旅+中醫藥”為主題的中醫藥特色文化街區即將與市民朋友們見面!
時間:2025年9月30日至10月5日
地點:中醫藥特色文化街區(璧山秀湖水街)中醫技藝集市

一、岐黃少年中醫研學營
研學主題:沉浸式探索中醫藥文化,從推拿、耳穴、刮痧等維度體驗傳統中醫智慧。
研學時間:2025年10月1日至10月5日,每日上午9:30-11:30、下午14:30-17:00
報到時間:各路線開始時間前30分鐘到秀湖水街中醫技藝集市 研學中心報到

中醫藥特色研學路線安排:

(一)路線一:推拿育兒·岐黃童趣(10:00-11:00)
第一站:小兒推拿體驗室,親身感受小兒推拿的獨特技法,了解其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
第二站:聞香識藥,辨識各類中藥材的香氣,初步認知中藥的性味和歸經。
第三站:中醫風鈴,制作帶有中醫藥元素的風鈴,將中藥知識與手工藝術結合。
第四站:五禽戲,跟隨指導學習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的五禽戲,體會中醫運動養生之道。
(二)路線二:耳穴識微·本草匠心(14:40-15:40)
第一站:耳穴探秘,探索耳朵上的穴位世界,了解耳穴診療的原理與應用。
第二站:聞香識藥,辨識各種中藥材的香氣,加深對中藥的認知。
第三站:中藥發卡制作,利用中藥元素制作精美發卡,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日常飾品。
第四站:五禽戲,學習五禽戲動作,強化中醫運動養生的實踐。
(三)路線三:痧韻傳薪·墨香本草(16:00-17:00)
第一站:刮痧體驗室,體驗刮痧療法,了解其在調理身體中的作用。
第二站:聞香識藥,辨識傳統中藥材香氣,拓寬中藥認知面。
第三站:中醫書簽,制作帶有中醫藥知識的書簽,讓中醫藥文化在閱讀中傳遞。
第四站:五禽戲,學習五禽戲,感受中醫運動養生的持久魅力。
預約請掃描二維碼入群


二、中醫特色技藝體驗
時間:2025年9月30日至10月5日,每日上午9:30-11:30、下午14:30-17:30
地點:中醫藥特色文化街區(璧山秀湖水街)中醫技藝集市 區人民醫院區域
體驗項目:青山耳穴、火龍罐綜合療法、拔罐、灸療、耳灸等

(一)青山耳穴

青山耳穴系耳穴貼壓法發明人李家琪的長子李青山在繼承父輩學術思想的基礎上,研究出79個耳穴,結合現代臨床需求,認為人的耳朵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病理變化都能在耳廓上相應的穴位反映出來,并提出了“點軸、三角、四象理論”及“耳穴模糊性”等新概念,利用耳穴的神經反射、內分泌調節、中醫的藏象學說,在臨床上治療多種常見疾病,通過在耳朵特定穴位上粘貼王不留行籽(一種植物的種子、質地堅硬、大小適中)或磁珠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得氣”感覺,以達到刺激穴位、調理氣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適應人群:
適用于失眠、頭痛、頸肩腰腿痛、神經痛、痛經、多夢、焦慮、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心律不齊、高血壓、眩暈、耳鳴、過敏性鼻炎、哮喘等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
禁忌人群:
皮膚敏感者、耳郭有炎癥(如濕疹、潰瘍)或外傷者,孕婦部分穴位禁用。

(二)火龍罐綜合療法

火龍罐綜合療法是一種集推拿、艾灸、刮痧、按摩、點穴、熨燙等多種中醫傳統療法于一體的中醫特色療法。它結合了點、震、叩、碾、推、按、撥、揉、熨、燙等多種手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祛濕除痹、調節臟腑等功效。
適應人群:
適應于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肌勞損、痛經、慢性盆腔炎、失眠多夢、消化不良、便秘、腹瀉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
禁忌人群:
皮膚破損、感染、潰瘍、濕疹、皰疹,或患有嚴重皮膚病、孕婦(腹部、腰骶部)、經期女性(月經量過多者),以及嬰幼兒、急性病癥與危重癥患者、對火龍罐材質(如陶瓷、玉石)或艾灸成分過敏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意識與精神異常者。

(三)拔罐

拔罐是一種傳統中醫外治療法,通過燃火、抽氣等方式使罐內產生負壓,吸附在人體皮膚表面,以刺激經絡穴位、調節氣血運行,激發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功能,緩解疼痛與不適。
適應人群:
適應于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肌肉勞損、身體困重、乏力、舌苔厚膩、腹脹、大便黏滯、感冒初期、日常易疲勞、精神不振、睡眠質量差,且無明顯器質性疾病的亞健康人群。
禁忌人群:
皮膚有破損、炎癥(如濕疹、潰瘍)、過敏或出血傾向(如凝血功能障礙)者禁用,孕婦腰骶部、腹部、嬰幼兒。

(四)灸療

灸療是傳統中醫外治療法,通過燃燒艾草等藥物產生的溫熱刺激,作用于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核心在于“以熱通經”。
適應人群:
適應于1. 表現為怕冷、手腳冰涼、痛經、關節冷痛;2. 頸肩腰腿痛(腰肌勞損、頸椎病);3. 慢性關節痛、慢性腹瀉、胃寒胃痛、慢性盆腔炎;4.免疫力較弱人群。
禁忌人群:
皮膚有破損、感染、燙傷或濕疹、皰疹等皮膚病者,高熱、急性炎癥、傳染病急性期者,孕婦(腰骶部、腹部穴位絕對禁用)、嬰幼兒,陰虛火旺者(表現為口干舌燥、手足心熱、盜汗、舌紅少苔),有出血傾向疾病者(如凝血功能障礙、月經過多且非虛寒型)。

(五)耳灸

耳灸是基于中醫耳穴理論和艾灸溫熱療法的結合型外治法,通過將特制艾柱(或艾絨)在耳朵特定穴位附近進行溫和艾灸,溫熱刺激促進耳部及全身氣血運行,以疏通經絡、調和臟腑,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
適應人群:
適應于因寒濕引起的痛經、小腹冷痛、關節冷痛,或日常怕冷、手腳冰涼、舌苔白膩、失眠、焦慮、神經衰弱、腹脹、腹瀉、食欲不振、胃脘冷痛、頭痛(遇冷加重)、寒涼導致頸肩腰腿痛以及免疫力低下者。
禁忌人群:
耳郭皮膚有炎癥(濕疹、潰瘍)、外傷或過敏者;孕婦(尤其腰骶部對應耳穴)、嬰幼兒;有出血傾向(如凝血功能障礙)或急性熱病(如高熱、咽喉腫痛)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