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發布時間:2025-03-25
“劉院長,終于見到您了,我特別想感謝張洪醫生……”近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里,63歲的嚴女士偶遇正在檢查工作的副院長劉碧翠,激動地上前說道,“我們幾位患者本來寫了感謝信交給張醫生,想讓她轉交院領導看,但被她悄悄藏起來了!”

原來,63歲的嚴女士在幾年前因宮頸癌經歷了手術和放化療,之后,嚴女士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抵抗力差、脾氣也很大,很容易與人發生糾紛,情緒管理成為一大難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另一名肝癌患者的推薦下,嚴女士來到了重醫附屬璧山醫院東關院區中醫科,找到了張洪醫生。
“我每天都會看診大約40位患者,其中有半數是癌癥患者,他們大多經歷了放化療,需要‘減毒增效’。”張洪說,針對這些患者,科室早已形成了一套科學且系統的治療策略,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模式,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還能在減輕放化療副作用的同時增強患者的體質,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疾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挑戰。
“宮頸癌本身就和情緒有很大的關系,像嚴女士那樣的情況,疏肝解郁很重要。”張洪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后,嚴女士的脾氣逐漸變得溫和,情緒也得到了顯著改善,整個人不再容易發火,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整個人的精神都好了很多,我甚至覺得我都不用去復查了。”嚴女士說。
然而,讓嚴女士更驚喜的是,本身患有慢性骨髓炎、曾往返于各地大醫院均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的她,在告知張洪醫生自己的病情后,張洪醫生為她開具了中藥方劑,并結合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幫助她逐步控制了病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嚴女士的骨髓炎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原本計劃的手術也因病情好轉而一再推遲。“之前每年都要去兩趟北京,自從吃了張醫生開的中藥后,感覺自己都不用再去了!”
基于自己親身經歷的顯著療效,嚴女士毫不猶豫地將越來越多的患者推薦到了張洪醫生的診室。這其中既有與嚴女士同為癌癥患者的病友,也有她的孫女,以及身邊的親戚和朋友。每一位來到張洪醫生診室的患者,都收獲了滿意的治療效果,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善于溝通的“知心人”
“嬢嬢,我水杯里有水,您吃藥沒水可以喝我的。”
“寶貝兒,你哪里不舒服呀,指給阿姨看看好不?”
……
在張洪的診室里,常常能聽到她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安撫患者,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哪怕面對一些老年患者說話慢、反復詢問,她也從未表現出不耐煩。不僅耐心詢問患者癥狀,還會通過望聞問切進行全面診斷,確保不遺漏任何細節。“有的疾病雖然表現類似,但病因卻千差萬別,多了解患者的情況可以更精準地判斷病情。”
張洪深知患者回家后可能會有諸多疑問,因此她總是主動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患者,方便他們隨時咨詢。無論何時接到患者的電話,她都耐心細致地解答,從不表現出絲毫的不耐煩或抱怨。
有一次,一位肺癌患者因為長期服用靶向藥物導致面部浮腫,心理負擔很重,常常情緒低落。張洪不僅在治療上給予專業指導,還在心理上給予極大的支持,不斷安撫患者的情緒,幫助她重拾信心。這種全方位的關懷,讓患者和家屬都深感溫暖,也讓張洪贏得了“患者心中的好醫生”的美譽。
“對于許多疾病,尤其是癌癥等慢性疾病,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藥物治療。”張洪醫生始終堅信,醫生不僅要治療疾病,更要關心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的耐心和關懷,不僅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更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生存質量。
家人眼中的“不稱職”母親
張洪不僅以精湛的醫術為患者帶來希望,更以無私的關愛和耐心為患者點亮生命的燈塔。然而,在家人眼中,張洪醫生卻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
前段時間,因工作需要,張洪前往廣普鎮支醫,周末才能回到城區,這讓“跟隨”她多年的患者們著了急——“好幾個月的時間,我們該怎么辦?”
為了找張洪醫生拿藥,有的患者專程去了廣普鎮找她,但由于當地的醫療水平限制,藥品種類不多,無法為他們開藥。看到患者們舟車勞頓卻“撲了空”,張洪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張洪主動向醫院申請,利用周末休息回城區的時間加開一天門診,確保這里的患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
每周的一天,患者們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使得張洪的門診異常忙碌。嚴女士回憶說:“一天有七八十個患者,中午看不完診都不吃飯就接著看,有時看到一兩點還在看。我們上午看完病都吃完飯下午回來拿藥了,兩點多了她還在看。”嚴女士和其他病友都被張醫生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主動給她買了午飯。張洪卻拒絕了,大家都勸她說:“吃飽了才有力氣給病人看病。”她才勉強接受。
而患者們并不知曉,此時亟需張洪的,除了他們,還有她那正面臨“小升初”關鍵時期的兒子。張洪無奈地表示:“家人都覺得我是個‘不稱職’的母親,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們卻鮮少能見面。”盡管如此,張洪依舊堅定地說:“總得有所取舍,作為醫生,能得到患者的信任與依賴,是我莫大的榮幸,我也有責任對他們的健康負責。”
在家人眼中,張洪或許“不稱職”,但在患者心中,她是一位值得尊敬和信賴的好醫生。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既然選擇,就無怨無悔。”從小時候對醫生職業的崇拜,到高考時毫不猶豫地選擇醫學,再到選擇專業時考慮中西醫結合專業“既能學習中醫的博大精深,又能掌握西醫的先進科技,能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更好地幫助患者”,張洪的每一步都堅定而明確。她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不僅為患者帶來了健康和希望,更為社會樹立了榜樣,感動并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也正是因為這種感動,嚴女士和幾位病友一起給張洪寫了一封感謝信,希望通過醫院的公開表揚,讓更多的人了解張洪。然而,當他們將信交給張洪時,張洪卻將信悄悄藏到了抽屜里,沒有交給院領導……這份淡泊名利的品質,讓病友們再次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