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4
每一位援鄂英雄的背后,都有一個無聲付出的家庭,他們是英雄心靈的港灣,承受著我們看不到的犧牲。讓我們把目光移向戰線后方,走近這些默默支持著抗疫英雄的家庭,聽聽他們的故事……
瞞病送女出征:她要上戰場,不能有牽掛
92年出生的石小嬌,是我院第一批援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卻已有6年的護理工作經驗,專業知識豐富。
“小嬌性格開朗,家里的事、科室的工作,她老是主動去承擔,我們總是害怕她壓力太大,把自己累垮。”石小嬌的父親石祖高說。
石小嬌的出征儀式上,為她送行的石祖高一直沉默不語,在場所有人都以為他是舍不得女兒走,實際上他在強忍病痛。第二天,得知石小嬌平安到達湖北后,石祖高才安心前往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于當天上午施行了手術。從疼痛發作到手術結束,石祖高一直將自己的病情瞞著女兒。
“我希望她能安心出征,沒有牽掛地上戰場。”不愛言談的石祖高,所說的話令人印象深刻:“當兵打仗是軍人的職責,救死扶傷是我女兒的職責,屬于她的戰場在等她,她應該去,我支持她去。”

孩子在夢中呼喊:別鎖門,爸爸要回家!
從感染病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到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疫情發生以來,我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劉碧翠總是沖在最前面。身為共產黨員的他,曾主動參與H1N1疫情的一線救治工作,每天收治上百個發熱病人,在危險關頭沖鋒陷陣,他似乎已經習慣。
“爸爸加油!打敗病毒,早點回來!”劉碧翠已經快一個月沒有回家,和他進行視頻連線的時候,懂事的小女兒沒有把不舍表現在臉上,晚上睡覺時卻不止一次地在夢里呼喊:“別鎖門!爸爸要回家!”媽媽余新華聽得心疼,但沒把這事告訴劉碧翠。
“我也是一名醫生,是最能理解丈夫內心抉擇的人。”余新華說,作為“不愛回家”的醫生夫妻,他們陪伴女兒太少,女兒也懂事得太早,希望女兒的這份堅強化作劉碧翠的動力,踐行好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生的職責和使命。

傳遞正能量的母親:用笑容面對英雄女兒
“我女兒是個積極上進的姑娘,凡事都愛沖前頭。我一聽說醫院里在報名去湖北,就知道少不了這丫頭。”提起援鄂隊員郭帆,母親陳貴蘭總是一臉自豪。
“女兒直爽的性格沒少讓她碰壁,身邊的人覺得她愛出風頭、愛爭表現,常常有負面的聲音傳進她的耳朵里。”陳貴蘭說,她從小就教育郭帆,要無這些聲音,遵循內心的正能量,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
得知郭帆準備出征武漢,為了不讓她有顧慮,陳貴蘭沒有在她面前表現出一絲擔憂和不舍,卻悄悄把家里的口罩全部塞進她的旅行箱。和女兒視頻通話的時候,陳貴蘭總是要先醞釀一下表情,讓臉上一直掛著笑容:“你是守護爸媽的英雄,加油,寶貝女兒!”

含淚為新婚妻子披上戰袍:我等著你回來!
第二批出征隊員魏艷,是我院呼吸內科的一名新婚護士,由于丈夫張松工作性質特殊,長時間待在外地,結婚以來兩人見面不到4次。今年,好不容易等到老公回到璧山過年,魏艷卻在正月初一收到了出征的消息。
“老公,我要去武漢。”“好,我支持你。”沒有任何猶豫,魏艷毅然選擇奔赴前線。在送行那天,一個30歲男人淚眼婆娑,為新婚的妻子換上“出征戰袍”,含情脈脈中,只說了六個字:“我等著你回來!”

從不同意到主動幫兒子寫請戰書:你是家族的驕傲!
“看到全國各地醫生馳援武漢的新聞后,我就覺得熱血沸騰,三次向院領導請愿前往湖北阻擊疫情,但是家里人一直不同意。”血液透析室的90后男護士劉波說道,在得知自己被選上第三批援鄂隊員后,他沒敢第一時間告知父母,而是先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臨近出發才跟父母表露真心:“我是個男人!越是危險關頭,越應該以身作則沖一線!”
對于劉波的“先斬后奏”,父親最終還是被其決心所打動,主動幫助他撰寫了請戰書:“上戰場是你的責任,更你的榮耀!我們全家都以你為榮!”

人生遠航需要家庭作港灣,英雄遠征需要家人來支撐。這些“逆行英雄”的家人,或是父母、或是子女、亦或是兄弟,他們拋棄了溫馨與團圓,肩負起責任與擔當,舍小家,顧大家,他們同樣是英雄!
向英雄背后的家人們致敬!
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
地址:重慶市璧山區璧泉街道雙星大道9號 電話:023-58800389 技術支持:訊邁科技